51吃瓜网 视频,51吃瓜网 网址|51吃瓜网 往期视频_51吃瓜网 在线限时分享

歡迎訪問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     
返回首頁
科室導航
您的位置: 首頁 >詳細內容
腸梗阻的針灸治療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16-12-09
  • 點擊數(shù):
  • 【字體:
腸梗阻是一種由于腸壁肌肉因神經反射障礙而失去蠕動能力,以致腸管無力,腸腔內容物通過障礙的疾病,常常發(fā)生于腹部大手術后、急性彌漫性腹膜炎、腹膜出血等疾病中。在中醫(yī)學中屬“腸結”、“關格”范圍。六腑以通為用,故瀉而不藏,滿而不實。凡因飲食不節(jié),寒邪凝滯,熱邪郁閉,濕邪中阻,氣血郁滯等影響六腑功能,均可導致腸腹氣滯血阻,出現(xiàn)“腸結”、“關格”。
辨證:腹部呈持續(xù)性脹痛或不適,定位不明,全腹均勻膨脹,溢出樣嘔吐,不排氣排便。檢查時腸鳴音消失,X線表現(xiàn)為小腸、結腸普通脹氣擴張。嚴重者全身可出現(xiàn)脫水,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、感染性休克。
治則:本病按臟腑辨證多為陽明腑實證,治當以蕩滌腹氣,通里攻下為基本法則,由于寒熱虛實證候的不同,在攻下的基礎上,進行辨證施治,取足陽明經穴為主,針刺用瀉法。
針灸:主穴,大腸俞、次髎、支溝、足三里、天樞、上巨虛、下巨虛、氣海。
注意事項:對麻痹性腸梗阻患者,應嚴密觀察,一旦出現(xiàn)外科指征,即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,以免釀成不良后果。
尋找穴位:
1.足三里: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邊緣。找穴時左腿用右手、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(jié)沿脛骨上移,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,指尖處即為此穴。足三里穴是“足陽明胃經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它具有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、扶正祛邪之功能。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證實,針灸刺激足三里穴,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(guī)律,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,增進食欲,幫助消化;在神經系統(tǒng)方面,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,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;在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、血液系統(tǒng)方面,可以改善心功能,調節(jié)心律,增加紅細胞、白細胞、血色素和血糖量;在內分泌系統(tǒng)方面,對垂體-腎上腺皮質系統(tǒng)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(jié)作用,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。
2.天樞:天樞穴位于人體中腹部,肚臍向左右三指寬(2寸)處。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。天樞穴的主治病癥為:便秘、腹脹、腹瀉、臍周圍痛、腹水、腸麻痹、消化不良、惡心想吐等癥。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:穴道指壓法治療下痢。
3.上巨虛:正坐屈膝位,在犢鼻下6寸,當足三里與下巨虛連線的中點處取穴。上巨虛的主治病癥為: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:闌尾炎,胃腸炎,泄瀉,痢疾,疝氣,便秘,消化不良;運動系統(tǒng)疾病:腦血管病后遺癥,下肢麻痹或痙攣,膝關節(jié)腫痛。
4.下巨虛:正坐屈膝位,在犢鼻下9寸,條口下約1橫指,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處。當犢鼻與解溪穴的連線上取穴。下巨虛的主治病癥為: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:急慢性腸炎,急慢性肝炎,胰腺炎;精神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:癲癇,精神病,肋間神經痛;運動系統(tǒng)疾病:下肢癱瘓,下肢麻痹痙攣。
5.氣海: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,氣海穴位于人體下腹部,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,將其分為十等分,從肚臍3/10的位置,即為此穴。主治病癥為:繞臍腹痛,水腫鼓脹,脘腹脹滿,水谷不化,大便不通,泄痢不禁,癃淋,遺尿,遺精,陽痿,疝氣,月經不調,痛經,經閉,崩漏,帶下,陰挺,產后惡露不止,胞衣不下,臟氣虛憊,形體羸瘦,四肢乏力。
6.中脘:臍上4寸(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)。①揉中脘法: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,約揉2~5分鐘。②摩中脘法: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,約5~10分鐘。主治:泄瀉,嘔吐,腹痛,腹脹,食欲不振等。
電話:0931-8635008
郵編:730000
地址: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
Copyright?2009 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All Rights Reserved.
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電話:0931-8635008 郵編:730000
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0821號

×

用戶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