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网 视频,51吃瓜网 网址|51吃瓜网 往期视频_51吃瓜网 在线限时分享

歡迎訪問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     
返回首頁
科室導航
您的位置: 首頁 >詳細內容
腰痛病(腰椎間盤突出癥)中醫(yī)診療方案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2-10
  • 點擊數(shù):
  • 【字體:
   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(fā)病,又稱腰椎纖維破裂癥、腰椎髓核突出癥,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。本病好發(fā)于20~50歲的青壯年,以男性和重體力勞動者多見。
    一、中西醫(yī)病名
    中醫(yī)病名:腰痛病(TCD 編碼:BGS000)
    西醫(yī)病名:腰椎間盤突出癥(ICD-10 編碼: M47.221+G55.2*)
    二、診斷
    (一)中醫(yī)診斷標準
    參照94年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《中醫(yī)病證診斷與療效標準》中腰椎間突出癥
    診斷標準:
    1.有腰部外傷、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,大部分患者在發(fā)病前有慢性腰痛史;
    2.常發(fā)生于青壯年;
    3.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,腹壓增加(如咳嗽、噴嚏)時疼痛加重;
    4.脊柱側彎,腰生理孤度消失,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,并向下肢放射,腰活動受限;
    5.下肢受累神經(jīng)支配區(qū)有感覺過敏或遲鈍,病程長者可出現(xiàn)肌肉萎縮。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,膝、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,拇趾背伸力減弱;
    6. X線攝片檢查:脊柱側彎,腰生理前凸消失,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,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,CT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部位及程度或MRI確診。
    病例排除標準:
    1.合并腰椎腫瘤、結核、骨折者;
    2.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(jīng)痛者;
    3.髓核突出嚴重壓迫馬尾神經(jīng)者;
    4.兩次以上椎間盤切除術或膠原化學溶盤術者;
    5.妊娠及嚴重心、肺、腎功能不全者。
    (二)西醫(yī)診斷標準
    1.病史 多有慢性腰部勞損史和急性腰部損傷史,亦可見久坐工作者,譬如文秘人員、汽車司機、學生等。
    2.癥狀和體征
    (1)腰痛并向臀部和下肢放射,腹壓增加疼痛加劇(咳嗽、噴嚏時),可有間歇性跛行,并局限于特殊體位以緩解疼痛,少數(shù)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礙。
    (2)脊柱活動受限,并有側彎。
    (3)腰椎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。
    (4)病變部位棘突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,表現(xiàn)為典型的跛行步態(tài),開始需扶拐行走,甚至不能行走。
    (5)下肢受累神經(jīng)支配區(qū)有地感覺減退或過敏,肌肉無力或萎縮,甚或癱瘓,膝、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,偶有二便失控或/和鞍區(qū)麻木。
    (6)直腿抬高和加強試驗陽性,起坐屈膝試驗陽性,抬頭屈頸試驗陽性,健腿抬高試驗陽性,屈髖屈膝試驗陽性,仰臥挺腹試驗陽性。股神經(jīng)牽拉試驗陽性(L2~3、L3~4)。
    3.特殊檢查 胸腹下墊枕試驗陽性、脊柱側彎試驗陽性、脛神經(jīng)彈拔試驗陽性、直腿抬高試驗陽性。
    4.輔助檢查 X線檢查多顯示脊柱側彎、腰椎生理曲度減弱或消失,病變椎間隙變窄,相鄰椎體邊緣骨質增生。CT和MRI檢查可確診椎間盤脫出的部位和程度。
 
    (三)中醫(yī)辨證分型
    三期分別為發(fā)作期、緩解期、恢復期。
    1.發(fā)作期:有明顯外傷史,腰腿疼痛劇烈,活動受限明顯,肌肉痙攣。
    2.緩解期:腰腿疼痛緩解,活動受限好轉,但仍有疼痛,不耐勞。
    3.恢復期:腰腿疼痛癥狀基本消失,但有腰腿乏力。
    四型分別為:血瘀證、寒濕證、濕熱證、肝腎虧虛。
    (1)血瘀證:腰腿痛如刺,痛有定處,日輕夜重,腰部板硬,俯仰旋轉受限,痛處拒按。舌質暗紫,或有瘀斑,脈弦緊或澀。
    (2)寒濕證:腰腿冷痛重著,或麻木,轉側不利,靜臥痛不減,受寒及陰雨加重,肢體發(fā)涼。舌質淡,苔白或膩,脈弦緊或濡緩。
    (3)濕熱證:腰部疼痛,腿軟無力,痛處伴有熱感,遇熱或雨天痛增,活動后痛減,惡熱口渴,小便短赤。苔黃膩,脈濡數(shù)或弦數(shù)。
    (4)肝腎虧虛:腰酸痛,腿膝乏力,或麻木,勞累更甚,臥則減輕。偏陽虛者面色白,手足不溫,少氣懶言,腰腿發(fā)涼,或有陽痿、早泄,婦女帶下清稀,舌質淡,脈沉細。偏陰虛者,咽干口渴,面色潮紅,倦怠乏力,心煩失眠,多夢或有遺精,舌紅少苔,脈弦細數(shù)。
    三、鑒別診斷
    1.腰椎后關節(jié)紊亂 相鄰椎體的上下關節(jié)突構成腰椎后關節(jié),為滑膜關節(jié),有神經(jīng)分布。當后關節(jié)上、下關節(jié)突的關系不正常時,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頓產(chǎn)生疼痛,慢性病例可產(chǎn)生后關節(jié)創(chuàng)傷性關節(jié)炎,出現(xiàn)腰痛。此種疼痛多發(fā)生于棘突旁1.5厘米處,可有向同側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,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混。該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(jié),且不伴有感覺、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(jīng)根受損之體征。對鑒別困難的病例,可在病變的小關節(jié)突附近注射2%普魯卡因5毫升,如癥狀消失,則可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癥。
    2.腰椎管狹窄癥 間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癥狀,患者自訴步行一段距離后,下肢酸困、麻木、無力,必須蹲下休息后方能繼續(xù)行走。騎自行車可無癥狀。患者主訴多而體征少,也是重要特點。少數(shù)患者有根性神經(jīng)損傷的表現(xiàn)。嚴重的中央型狹窄可出現(xiàn)大小便失禁,脊髓碘油造影和CT掃描等特殊檢查可進一步確診。
    3.腰椎結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結核可刺激鄰近的神經(jīng)根,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。腰椎結核有結核病的全身反應,腰痛較劇,X線片上可見椎體或椎弓根的破壞。CT掃描對X線片不能顯示的椎體早期局限性結核病灶有獨特作用。
    4.椎體轉移瘤 疼痛加劇,夜間加重,患者體質衰弱,可查到原發(fā)腫瘤。X線平片可見椎體溶骨性破壞。
    5.脊膜瘤及馬尾神經(jīng)瘤 為慢性進行性疾患,無間歇好轉或自愈現(xiàn)象,常有大小便失禁。腦脊液蛋白增高,奎氏試驗顯示梗阻。脊髓造影檢查可明確診斷。
    四、治療
    1.臥硬板床休息;
    2.固定療法
    急性期絕對平臥硬板床休息,大小便均不應坐立:2~3周后在腰圍保護下適度下床活動。
    3.“三步三位九法”治療:
   三步:準備手法(放松手法)、治療手法(核心手法)、整理手法(結束手法);
    三位:俯臥位、側臥位、仰臥位;
    九法:腰部斜扳手法、腰部拔伸按壓手法、腰椎定點旋轉復位手法、按腰扳腿后伸手法、推腰扳腿手法、屈膝屈髖按壓外旋外展伸膝手法、直腿抬高足背伸手法、反向推肩推臀旋腰手法、對抗牽引牽抖手法。
    4.藥物療法
    (1)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
    血瘀證:行氣活血,化瘀通絡。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;
    寒濕證:散寒除濕,溫經(jīng)通絡。方用羌活勝濕湯或獨活寄生湯加減;
    濕熱證:清熱除濕,通絡止痛。方用二妙散加減;
    肝腎虧虛證:偏陽虛者溫補腎陽,方用右歸丸或補腎壯筋湯加減。偏陰虛者滋補腎陰,方用四物湯合左歸丸。
    在辨證基礎上,側重于患者主觀癥狀的疼痛、酸脹、麻木選方用藥:
    疼痛為主癥的,治宜祛風通絡,藥用當歸、乳香、制南星、雷公藤、炙全蝎、炙蜈蚣、制香附、葛根、淡附片、茯苓、甘草;
    酸脹為主癥的,方選陽和湯加味,藥用熟地、當歸、鹿角膠、生麻黃、白芥子、干姜、肉桂、木瓜、蒼術、甘草;
    麻木為主癥的,藥用牛膝、乳香、丹參、白僵蠶、炙全蝎、炙蜂房、烏梢蛇、凈蟬衣、雞血藤、茯苓、甘草。
    (2)中成藥:腰痛寧膠囊、益腎蠲痹丸、杜仲腰痛丸等。
    (3)中藥制劑:
紅花30ml(或天麻素600mg、或丹參酮50mg、或血栓通300mg)ivgtt qd
    (4)根據(jù)病情需要,選擇脫水、止痛、營養(yǎng)神經(jīng)等藥物對癥治療。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10mg(遞減) 入壺 qd
    5.中藥熏蒸或中藥消定膏外敷。
    中藥熏蒸,協(xié)定方藥如下:
    桑寄生20g        制沒藥15g        杜仲15g        獨活15g
    制乳香15g        紅花15g          木瓜15g        川烏10g
    草烏10g          當歸12g          牛膝12g        威靈仙20g
    伸筋草30g        透骨草30g        急性子25g      雞血藤15g
    6.針灸療法
    主穴:腰夾脊穴、阿是穴、腰俞、阿是穴、陽陵泉、大腸俞、承扶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侖。
    配穴:寒濕者取取腰陽關;血瘀者取膈俞;濕熱者取陰陵泉、曲池;肝腎虧虛者取命門和太溪。
    7.骶管封閉及硬膜外封閉。
    8.如經(jīng)過正規(guī)保守治療3個月,腰痛、腿痛不緩解,影響患者休息、生活、工作者,結合影像學檢查證實腰椎間盤突出、脫出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手術治療的方法有:微創(chuàng)手術(MED椎間盤鏡、髓核溶解術等)、傳統(tǒng)手術(小開創(chuàng)、半椎板、全椎板等)、現(xiàn)代手術(髓核置換、椎間盤置換、椎板減壓椎間隙融合釘棒內固定術等)。
    9.運動療法(對急性神經(jīng)及組織水腫癥狀患者慎用)
    當患者癥狀初步緩解后,即盡早開始臥位時的腰背肌和腹肌的鍛煉。
    (1)常用的腰背肌鍛煉方法有:
    ①挺胸:仰臥位,雙肘支撐床面,抬起胸部和肩部;
    ②仰臥拱橋:仰臥位,雙腿屈曲,抬起臀部同時挺胸挺腰,猶如“半橋”;或平臥,抬起臀部同時挺胸挺腰,猶如“全橋”;
    ③俯臥撐:俯臥位,用雙手支撐床面,先抬頭,然后上身和頭抬起,并使頭抬起后伸;
    ④“燕式”:俯臥位,雙手和上臂后伸,軀干和下肢都用力后伸,兩膝伸直使之成為反弓狀。每一個動作重復6~20次,開始時次數(shù)宜少,以后酌情漸增。
    (2)常用的腹肌鍛煉方法有:
    ①抬頭:仰臥位,雙上肢平伸,上身和頭部盡量抬起;
    ②下肢抬起:仰臥位,下肢并攏,抬起雙下肢離開床面。
    以上姿勢維持4~10秒,重復4~1O次。
    10.健康宣教:
    ①指導患者維持正確的坐、市姿勢,保持正常的腰椎前突;
    ②盡量減少坐位或半坐位,避免長坐同一姿勢或重復;
    ③避免彎腰取物及側彎突然扭轉身體;
    ④從地上搬重物時,應曲髖、曲膝下蹬姿勢,避免采取在雙膝伸直位時彎腰搬物;攜帶重物時,應使重物盡量貼近胸部和腹部,以減少軀干的重力距;
    ⑤鞋的選擇:不宜穿高跟鞋,以免影響下腰椎的穩(wěn)定性。
    五、療效評估標準
    療效評估標準:采用腰椎JOA (日本骨科協(xié)會)評分
    1.主觀癥狀(9分)
    (1)下腰背痛
    ①無任何疼痛   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3
    ②偶爾輕微疼痛   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
    ③頻發(fā)的輕微疼痛或偶發(fā)嚴重疼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    ④頻發(fā)或持續(xù)的嚴重疼痛   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
    (2)腿痛兼/或麻刺痛
    ①無任何疼痛   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
    ②偶爾的輕微疼痛   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
    ③頻發(fā)的輕微疼痛或偶發(fā)嚴重疼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    ④頻發(fā)或持續(xù)的嚴重疼痛   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 
    (3)步態(tài)
    ①正常   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
    ②即使感肌肉無力,也可步行超過500米              2
    ③步行小于500米,即出現(xiàn)腿痛,刺痛,無力           1
    ④步行小于100米,即出現(xiàn)腿痛,刺痛,無力          0
    2.臨床體征(6分)
    (1)直腿抬高試驗(包括加強實驗)
    ①正常         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
    ②30度~70度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
    ③小于30度            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
    (2)感覺障礙
    ①無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2
    ⑦輕度障礙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    ③明顯障礙        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
    (3)運動障礙
    ①正常(肌力5級)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
    ②輕度無力(肌力4級)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
    ③明顯無力(肌力0-3級)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
    3.日常活動受限度(ADL)(14分)
    正常 輕度受限 明顯受限
    ①平臥翻身         2      1    0
    ②站立           2      1    0
    ③洗漱           2      1    0
    ④前屈           2      1    0
    ⑤坐位(大約1小時)     2      1    0
    ⑥舉重物          2      1    0
    ⑦行走           2      1    0
    4.膀胱功能(6~0分)
    ①正常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 6
    ②輕度受限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
    ③明顯受限(尿失留,尿失禁)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
    總計:
    JOA總評分最高為29分,最低0分。分數(shù)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。
    改善指數(shù)=治療后評分一治療前評分;
    改善率=[(治療后評分一治療前評分)/(29-治療前評分)]×100%。
    通過改善指數(shù)可反映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況,通過改善率可了解臨床治療效果。改善率還可對應于通常采用的療效判定標準:改善率為100%為治愈,大于60%為顯效,25~60%為有效,小于25%為無效。
    六、科研成果
    1. 敦煌消腫鎮(zhèn)痛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常量元素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,甘肅省教育廳授予2008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,第一完成單位。
    2. 髓核元素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及消腫鎮(zhèn)痛膏對其相關性研究,甘肅省科技廳授予2008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,第一完成單位。
    3. 杜仲腰痛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實驗研究,蘭州市科技局授予2008年度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,第二完成單位。
    4. 帶蒂筋膜脂肪瓣聯(lián)合纖維蛋白封閉劑防治硬膜外瘢痕粘連的實驗研究,甘肅省科技廳2008年通過鑒定,甘科鑒字[2008] Y0208 號,國內領先。第一完成單位。
    5. 腰腿痛膠囊對腰突癥大鼠模型背根節(jié)及坐骨神經(jīng)中SP和CGRP影響的實驗研究,甘肅省科技廳2009年通過鑒定,蘭科鑒字[2009]第777號,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。第一完成單位。
    6.模擬拔伸按壓手法對腰椎運動節(jié)段三維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學作用的研究。
    項目來源:甘肅省中管局;起訖時間:2006.10-2010.10;完成情況:已經(jīng)完成,正在申請甘肅省科技廳鑒定。
    7.“三步三位九法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規(guī)范技術研究(中醫(yī)藥重點課題)。課題來源:甘肅省衛(wèi)生廳;起訖時間:2008.12-2010.12;完成情況:已經(jīng)完成,正在申請甘肅省科技廳鑒定。
    8. 宋貴杰教授三步三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規(guī)范化研究。課題來源:
    甘肅省中醫(yī)藥科研項目,起訖時間:2008.12-2011.12;完成情況:正在進行。
    七、治療難點
    1. 由于老年人腰椎整體退化,椎間盤涵水能力下降,因而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多數(shù)突出物不大,但常表現(xiàn)為多節(jié)段突出;病理改變多樣性,既有椎間盤突出,同時也有椎管、神經(jīng)根管狹窄、椎體不穩(wěn)等病變;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,多種癥狀同時存在。所以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措施要全面,不僅要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,還要同時考慮伴發(fā)病變的治療,僅憑某一種治療方法很難奏效。從我們的臨床實踐來看,大多數(shù)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通過系統(tǒng)規(guī)范的綜合保守治療,可以取得較好療效。
    2. 手術治療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重要手段。但對于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,手術治療有很大的局限性。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探查的陰性率高,術后腰腿痛的緩解率較低;較廣泛的減壓對腰椎的穩(wěn)定性有一定影響;老年患者多伴有各種慢性病,手術耐受力差。因此老年患者選擇手術治療應更為慎重。一般情況下,手術前應經(jīng)過正規(guī)的保守治療。對于手術的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。就老年患者而言,如果第一次手術效果不佳,則許多患者很難有再次手術的機會,這將給以后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。
    八、解決措施
    1.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(fā)病率較低,從以往國內外的報道來看,在全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例中,老年患者的比例為5%以下,而且其中約67%為復發(fā)患者。但近年有報道顯示,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發(fā)病率有所上升,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,多種癥狀同時存在,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也有同感。這提示我們對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應有所變化,對其治療、預防的諸多問題應更加重視。
    2.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表現(xiàn)為多次發(fā)作。其復發(fā)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常生活中起居活動不當,因而治療過程中以及臨床癥狀緩解后,在功能鍛煉、生活起居等方面給予患者正確的指導,也是不可忽視的治療措施。尤其應對患者強調:不可過度負重,最好不進行彎腰壓腿等鍛煉;適當進行腰背肌鍛煉,平臥位進行直腿抬高鍛煉;避免腰部長時間處于某一靜止狀態(tài),避免風寒潮濕等等。
電話:0931-8635008
郵編:730000
地址: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
Copyright?2009 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All Rights Reserved.
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電話:0931-8635008 郵編:730000

甘公網(wǎng)安備 62010202000821號

×

用戶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