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證是因陰陽失調,七情內傷,陰虛火旺,以致痰氣上擾,氣血凝滯,表現(xiàn)以喧擾不寧,躁妄打罵,動而多怒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. 2004年我科所用的診療規(guī)范如下:
【診斷依據(jù)】
1、有精神錯亂,哭笑無常,妄語高歌,狂躁不安,不避親疏,打人毀物等精神、語言、舉止不正常狀態(tài)。
2、情志刺激,意愿不遂或腦外傷等誘發(fā)因素,或有家族史。
3、排除藥物原因所致者。
【類證鑒別】
1、癲證:是以精神抑郁,沉默癡呆,語無倫次,靜而多喜為特征。而狂證以喧擾打罵,狂躁不寧,動而多怒為特征,二者可以鑒別。
2、郁證:是由于情志不舒,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癥。主要表現(xiàn)為心情抑郁,情緒不寧,脅肋脹痛,或易怒善哭,以及咽中如有異物梗阻,失眠等各種復雜癥狀。與本病的種種精神失常癥侯有別。
【辯證治療】
1.中藥治療
1)痰火上擾
癥狀:性情急躁、毀物傷人、口出穢語、兩目怒視、面紅目赤、大便秘結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弦大滑數(shù)。
治則:鎮(zhèn)心滌痰、清肝瀉火。
方藥:生鐵落飲加減。
2)火盛傷陰:
癥狀:狂躁日久,病勢較緩,時而煩躁不安,時而多言善驚,恐懼不安,形瘦面紅,心煩不寐,口干唇紅。舌質紅,無苔,脈細數(shù)
治則:滋陰降火,安神定志
方藥:二陰煎加減。
2.特色治療:
1)心理治療 加強思想開導,促使內省力的恢復,避免各種可能存在的激發(fā)因素。
2)針灸療法
痰火上擾
1.治則:清心滌痰,潛陽泄火。
2.處方:定神、豐隆、勞宮、大椎。
定神位置:人中溝下1/3與中1/3交界處。
3.方義:定神為經(jīng)外奇穴,可開竅定神;勞宮乃心包經(jīng)之滎,清心定志;豐隆,祛痰化濁;大椎清熱潛陽而能醒腦。五穴共用,降肝火祛痰濁,醒心神鎮(zhèn)狂越,標本兼顧,內外同治,以竟全功。
4.治法:定神宜斜刺向上1~1.5寸,平補平瀉持續(xù)運針2分鐘,留針,并作間斷運針。涌泉穴,以艾卷雀啄法溫灸,余穴均用瀉法,針刺深度宜適當加深,施強刺激,亦留針。
陰虛火旺
1.治則:滋陰降火,安神定志。
2.處方:涌泉、太沖、三陰交、神門。
3.方義:狂癥日久,真陰內耗;心神不寧,故選足少陰井穴涌泉滋陰降火,輔以太沖增加降火之效。三陰交配神門可養(yǎng)心陰、清心火、寧心神。
【療效評定】
1、治愈:語言、舉止、精神均恢復正常,能正常處理日常事務。
2、好轉:神情安定,語言、舉止基本正常或有改善。
3、未愈:精神、語言、舉止神情均無改善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