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网 视频,51吃瓜网 网址|51吃瓜网 往期视频_51吃瓜网 在线限时分享

歡迎訪問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     
紀檢監(jiān)察
您的位置: 首頁 >詳細內容
心中一朵蓮

出淤泥而不染,是追求,是理想,是艱難險阻,是披荊斬棘,是勇往直前,是生命的熱情……

心中一朵蓮

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 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13 08:29 

4.jpg 

梅蘭竹菊,被人稱作花中四君子,然,竹非花也。將竹歸為花類,或許是對竹的偏愛。清代李漁主編的《芥子園畫譜》,將梅蘭竹菊列為一輯,歲寒三友,竹也赫然在列,由此可見。

按說,春蘭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才是花中四君子。此四花,四季之代表,品行高潔,各自有著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。周敦頤說: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不過,周敦頤說的蓮花是不是荷花?

生活中,將荷說成蓮,荷花說成蓮花,是正常的事。荷與蓮,同樣的指代,就像一個人的兩個名字。

古代一些大詩人也如此認知。唐朝詩人王昌齡創(chuàng)作的《采蓮曲》:荷葉羅裙一色裁,芙蓉向臉兩邊開。亂入池中看不見,聞歌始覺有人來。題為采蓮,寫的卻是荷。《愛蓮說》說是愛蓮,描寫的分明又是荷: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……”還有南宋詩人楊萬里,他在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》中寫道: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。在他眼里,荷花蓮葉就是一家。當然,荷花在古代還有許多別名:芙蓉、芙蕖、菡萏、水華……都是美得不能再美的存在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得明白:其根名藕,其實名蓮,其莖和葉名荷。果實,就是蓮子。從植物學角度,睡蓮、蓮荷一類屬于蓮科水生草本植物。從文化意義上,諧音,出淤泥而不染,其品格、美德,為人崇尚、景仰。

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,站在荷塘前,眼中多是,讀書,或憶它想它,腦海中則多是高潔的的形象。難道是廉文化在心中沉積經年的結果嗎?

說不清楚何時喜歡上的荷花,年歲漸長,愈發(fā)喜歡,愛之彌深。炎炎夏日,行走在鄉(xiāng)野山村,常常會撞上一片安靜也熱鬧的荷塘。滿塘的荷婆娑多姿,花映綠海,綠浪翻涌,似乎就要飽漲出塘外了。我傻傻地站上一會兒,凝望,沉思,感嘆,其實啥也沒想,忽地就釋懷了。在微風清涼中,戀戀不舍地離開。有時是被荷花吸引住,心思在那一片葳蕤上,有時會想起水中的魚、蝦,還有泥中的藕。

在超市買過藕粉、蓮子,在菜市場買過嫩藕、蓮蓬,還有水靈靈的嫩藕芽。夏秋之際,蓮藕上市,見之必買,吃得也歡。在包拯的家鄉(xiāng)合肥,有一段護城河叫包河,每年夏天都會開滿荷花。都說包河里的藕無絲(無私),我還真留意過。在合肥生活過多年,發(fā)現合肥的藕還真是少絲,且嫩脆甜爽,嚼起來無渣。吃過包河的藕,再吃外地的藕,你就不想再出合肥城了。即使去外地,心中也是一直記掛著的。

蓮的品格令人驚嘆。地球上許多動植物,或忠誠,或純潔,或堅貞,或勇敢,都非常值得人學習,這足以證明地球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生命家園。蓮,深入世道人心,像我們精神上的一個影子,無法分開。

有這樣一個問題:在一個荷塘,第一天盛開的荷花很少,第二天盛開的是第一天的兩倍,之后每一天,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。假設第30天荷花開滿整個池塘,那么,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會開一半?

很多人認為是第15天,然而并非如此。到第29天時荷花會開一半,直到最后一天才會開滿。這就是荷花定律,告訴我們,成功需要積累沉淀,厚積薄發(fā)。

一個人向真、向善、向美,都需要堅持,有耐心,堅貞不渝,走到最后。這頗像蒸一鍋饅頭,火候不到,就會夾生。許多人的修行都敗給了荷花定律。中國有句古話,行百里者半九十,意思是,行一百里路,走九十里才算走一半。功虧一簣,前功盡棄,都有這個意思。量的累積,才會有質的飛躍。累積,就是堅持,等待那個質變的臨界點。一個人潔身自好,不被世俗污染,能堅持一天兩天,一年兩年,十年二十年,都是值得贊揚的,但這并不是關鍵,關鍵是能否堅持到最后,能否堅持一生,能否堅持到荷花開一半的第29天。第二天,當太陽升起,你從睡夢中醒來,會看見滿目皆是夢一般真實的花朵。

這應該就是圓滿。品格的圓滿,生命的圓滿。

看過無數的荷塘,都是走馬觀花。我無法住在荷塘邊,只能待上一天半日。很想證實一下荷花定律。

去年盛夏,我回合肥小住,得知正是肥西縣豐樂鎮(zhèn)荷花盛放時,頓感興奮,開車徑直奔去。那是一個大晴天,陽光瓦亮瓦亮的,天空像被深藍色的幔布籠罩著,白云絲絲縷縷、安安靜靜像是在睡午覺。風一陣陣刮過,在耳邊撩起呼呼啦啦的空曠哨音,將夏日的溽熱吹得薄薄透透,撒向空中,撒向荷田深處。

只有三四十公里,老遠就能看見天邊那一抹綠,長城似的不動聲色。隨后,像一團綠墨掉入水里,越洇越大。到了近前,忽地一道綠墻迎面矗立,一人多高的荷葉,層層疊疊。走上荷田甬道,見那些荷葉茁壯闊大,密不透風的樣子。也不知那些長莖是如何穿過葉片的空隙,讓荷花凌空盛開。荷下有水,小魚、青蛙、龍蝦,不時會弄出細微聲響。蜻蜓安靜地飛,尋找落腳的荷枝。荷花已經盛開許多,粉的、白的、紅的,一枝獨秀的,競相開放的,各呈姿態(tài)。我像一個小學生,想數清有多少荷花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……數到十幾枝已是眼花繚亂。枝繁葉茂花多,高大的荷葉隨風擺舞。別說是我,神仙來了想必也數不過來。

數不清荷花,并不減我賞荷的興致。順路前行,拐上一條能跑車的大路。路邊有幾間簡易房,有人在門前賣飲料、雪糕、礦泉水,還有一堆新鮮蓮蓬……

這底下有藕嗎?我指著荷塘,問一位正忙著的漢子。

漢子笑著答:當然有,紅花蓮子白花藕,紅荷花結蓮子,白荷花結藕。

行家啊!我對他刮目相看。他叫徐中洋,是蔣崗村黨支部書記。蔣崗村是豐樂鎮(zhèn)萬畝荷園的主基地,有特色產業(yè)蓮藕2000多畝,皆是流轉的沙灘聯圩地,專門用于種植蓮藕。肥西縣的鄉(xiāng)村建設提倡一村一品,即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,有主打產品。蔣崗村因地制宜,發(fā)蓮藕財,走上了蓮藕示范村的路子。聽徐書記談他的一村一品,其激動的樣子讓我稱羨。我說:你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夢想在這里開花結果。

他笑了。

知道荷花定律嗎?我說, “你天天在這里,能不能幫我證實一下

他說:好,我試試。

我后來讀到許多有關蓮花的文字。有人研究過蓮花,其花瓣層層圍繞,花落的同時就有蓮蓬。這似乎是因中有果、果中有因的道理。《維摩詰經》說:譬如高原陸地,不生蓮華,卑濕淤泥,乃生此華。蓮花在污泥濁水中才生長出來。這污泥濁水,恰似世間的煩惱和五欲六塵。出淤泥而不染,是真正的修行。像一株荷,守住生命本色,不管身在何處,任憑歲月流逝,等待心中那一朵盛開的蓮。

這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意志。

心中有蓮,不是一句空言。出淤泥而不染,是追求,是理想,是艱難險阻,是披荊斬棘,是勇往直前,是生命的熱情……

今夏,我又回合肥。心念那萬畝荷田,再去蔣崗村。比去年的內容豐富了,荷田中有悠揚的采蓮曲傳來,一只輕行慢棹的畫舫上,立著荷花仙子一般的姑娘。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們,可以乘小船近距離感受荷田的奇妙。

星期天,游人明顯增多,孩子們的歡聲笑語,飄蕩在這綠色的水的世界。荷花盛開時,吸引來城鄉(xiāng)眾多的人,品蓮賞荷。期間,人們喜聞樂見的歌舞、戲曲、游戲登臺亮相。廉潔文化、廉潔人物故事被融入節(jié)目中。一個投壺游戲是紀念東漢清廉為民的劉寵。劉寵任會稽太守,改革弊政,廢除苛捐雜稅,為官清廉。離任時,當地百姓主動湊錢送他,劉寵堅辭不受,盛情難卻之下,象征性地每個人取一枚銅錢,被稱為一錢太守

天高地闊,荷花飄香。情境之下,感受便很不一樣。

我問徐書記:荷花定律證實了嗎?他望著我,認真地說:我天天在村里,天天看著這萬畝荷田,只覺得一天比一天花多,可就是數不過來。

我被他逗笑了。的確是很困難。旁邊一個青年說,雖然難以數清楚,但是為見證變化,他們每天都堅持拍荷花,以比對每一天發(fā)生的變化。

路邊,那幾間簡易房里的貨架上,擺放著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荷葉茶、糯米藕、藕粉、蓮子、藕片,都是開袋即食的方便食品。這是他們生產出來的農特產品。徐書記看出我的疑惑,說,我們有新鮮食材,何愁沒有食品加工廠合作?

他也是一個癡情寫作者。只不過,他鋪開的稿紙是這片土地,是這些荷田,他的作品是這些包裝雅致的蓮藕產品。他耕耘理想,盼蓮花盛開。

想起孫犁的代表作《荷花淀》。孫犁是我喜愛的作家,他在《關于〈荷花淀〉的寫作》一文中說:文學必須取信于當時,方能傳信于后世。如在當代被公認為是誑言,它的壽命是不能長久的。這句話,猶如我心中一朵蓮,一朵不敗的蓮。這是我耕耘的理想。

眼中的荷,心中的蓮,應該是生命的一種狀態(tài)、一種境界,我想應該是這樣的,它成就一個圓融而統一的心的世界。(作者: 沈俊峰

 

電話:0931-8635008
郵編:730000
地址: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
Copyright?2009 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 All Rights Reserved.
蘭州市城關區(qū)嘉峪關西路732號
電話:0931-8635008 郵編:730000
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0821號

×

用戶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