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進一步提升優(yōu)質護理服務內涵,為廣大患者提供多元化護理服務,持續(xù)改善就醫(yī)感受,提升患者滿意度,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、富含共情、專業(yè)化護理服務。甘肅中醫(yī)藥大學附屬醫(yī)院西院護理團隊積極參與由護理部組織的“如果我是一名患者”主題活動,開展“沉浸式”護理體驗,以“將心比心”換位思考的態(tài)度,用心、用情為患者解決病痛,將“急患者之所急”,多一分“想患者之所想”,做有溫度的護理人。
下面,就讓我們隨著鏡頭去了解一下西院護理團隊共情的一天。
門診就診
體驗官1 門診護士程辰
共情感受:病痛的身體,焦躁的情緒,看到一張真誠微笑的面龐,不由使我心生暖意!熱忱的導診,明確指引,使我很快就診。
在護理工作中,細節(jié)至關重要。這包括態(tài)度、耐心、責任心以及對病人的關心和體貼。通過細節(jié)服務,可以大大提高護理質量。
辦理入院
體驗官2 骨外科護生
共情感受:入院登記時間比較長,入院宣教內容多、語速快,一次性根本記不住,入院手續(xù)辦理完畢,等待醫(yī)生就診時間較長。
護患溝通的核心:良好的溝通是減少醫(yī)療糾紛、提高病人滿意度的重要手段。與患者交流應采取個體化方式,靈活運用不同場合分次宣教,語速適中、語調柔和,更多一些傾聽,這樣患者更樂于接受。
住院期間
體驗官3 內科護生
入院查體是我們最常見的檢查手段,覺得稀松平常,有時候見到患者查體緊張時,都會覺得“這又不是手術,有什么可緊張的”?可真正作為患者躺在病床上時,看著醫(yī)生在我的肢體上敲敲打打時,就會忍不住的想:身體應該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吧?全身肌肉變得緊張又無措,我們時常在查體中會對病人說“麻煩你放松”,直至這次體驗,才懂得患者放松肌肉是需要時間的,需要心理建設的,需要耐心安慰與鼓勵。
換位思考的重要性:通過角色扮演,我親身體驗了作為病人的感受。在以后的工作中,要對病人有更多的耐心,學會去解釋,去安慰很重要,不僅要把對病人的操作保質保量的完成,更要讓我們的每一項操作帶有溫度。
治療體驗
我想更懂你—動脈采血
體驗官4內科護士 趙建生
動脈采血操作在呼吸科很常見,每次給病人操作時都說很痛啊,而我聽他們說痛又體驗不到是怎樣的痛。當我躺在病床上,右手放在無菌巾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忐忑,也有點激動,消完毒后老師嫻熟手法扎往橈動脈,這一刻我覺得就是針刺痛,能接受,但是可惜扎偏了,沒有回血,然后調整方向,找動脈,從這開始就很痛,但是也忍著痛讓她繼續(xù)找,最終還是第一次沒采到。然后換另一側橈動脈采血,順利見回血,完成后用棉簽壓著針眼的時候很痛,過了兩分鐘才緩過來,但后期只要活動腕關節(jié)還是隱隱作痛。其實這種情景我也遇到過,有些病人動脈不好找,就很容易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此時此刻,我才深刻體會到患者所說的痛是怎樣的感受。如果當時老師一針扎中,沒有去進行調整針頭,對于患者來說應該是非常好的就醫(yī)體驗,并肯定護理技術水平。
實踐與反思:總結經(jīng)驗是,抽動脈血一定要定好位置,盡量找到動脈搏動最強處進針,如果沒成功,不要一直強求去調整針頭位置,寧愿拔針重新采血,對于患者相對來說都可以減輕一定的痛苦。在實踐中要善于總結,不斷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,不斷改進服務質量。
我想更懂你—沖擊波
體驗官5 內科護士 馮璐
共情感受:沖擊波治療在骨科運動醫(yī)學領域,已被廣泛使用。但是自己做還是第一次。當打第一下的時候,是給我緊張了一下,還好在做之前醫(yī)生已經(jīng)告訴我了,有了心理準備,所以沒有害怕。治療過程中,由于每個人疼痛耐受量不同,部分患者會出現(xiàn)疼痛,醫(yī)生會詢問我的疼痛感受,也及時調整沖擊能量。做完后腰部感覺舒服了好多。
實踐與反思:在做治療的時候,身體部分會裸露在外面,雖然有圍簾,但是并沒有使用,如果維護一下患者隱私的話,感受會更好一些。
我想更懂你—助行器
體驗官6 骨外科護士瞿素云
共情感受:助行器—骨科常見的輔助器具。使用前,檢查助行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;調整助行器的高度;站立穩(wěn)定后,雙手握住扶手,助行器—患肢—健肢。在對患者進行指導時,也曾沾沾自喜“這么說患者肯定能理解了,也肯定會使用了。”但是患者的掌握力度往往不太好。今天親自體驗了助行器的使用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在機體緊張狀態(tài)下,我甚至忘記了我的患肢是哪一側,甚至在旁邊的同事提醒下我才檢查了助行器的完好性。
實踐與反思:親身體驗時,發(fā)現(xiàn)作為患者面對自己不曾見過的助行器,更多的是膽怯。面對護士的指導,甚至會覺得手足無措,不敢用,不會用,更怕使用方法錯誤。那些你作為醫(yī)療工作人員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,對于患者來說是陌生的,不熟悉的。在以后的工作中,如何讓患者化被動聽健康宣教到主動參與,并熟練掌握,給予我們反饋,是我們要努力做到的。
進入手術室體驗
體驗官7 手術室護士 周艷萍
共情感受:進入手術室并躺在手術床上是一個令人緊張又充滿期待的經(jīng)歷。心里有一些擔心和焦慮,護士、醫(yī)生會與我交流,了解我的感受和需求,并盡力緩解我的緊張和焦慮,護士給我一個減壓球讓我緊張時捏減壓球。我感覺這種方式容易接受,使我漸漸緩解了緊張情緒。
我在手術床上被擺成俯臥位時,感到身體被完全固定和支撐,這種固定讓我感到有些僵硬不適。由于面部朝下,我的呼吸變得受限,需要適應新的呼吸模式。這種呼吸方式的改變讓我感到有些不安。另外,俯臥位使我的腹部和胸部受到一定的壓力。這種壓力讓我感到局部壓迫不適,但我也明白這是為了確保手術視野的清晰和手術的順利進行。此時護士為我拿來了他們自己縫制的海綿墊,墊在髂骨部位,這樣立刻使我舒適度增加,隨著護士的耐心指導,關心協(xié)助,我漸漸減輕焦慮,不再壓迫難受了。
手術室護士貼心訂做的分體小棉被,蓋在非手術區(qū),使我感到被重視、關心的幸福感。因為做腰椎手術時下肢是保暖。
原來做手術時,四肢被固定,真的失去了自由!腿腳長時間不動,特別酸困不舒服!聽到護士一遍遍溫柔的安慰,鼓勵,我緊張,害怕的心里慢慢安靜了下來。
細節(jié)服務的關鍵:在護理工作中,細節(jié)至關重要。這包括態(tài)度、耐心、責任心以及對病人的關心和體貼。通過細節(jié)服務,可以大大提高護理質量。
辦理出院
體驗官8 中醫(yī)綜合科護生
終于要出院了,主管醫(yī)生通知了我,但是醫(yī)生護士依然很忙,辦公護士給我講解了住院費用和治療情況及結賬流程,但是其他復診和出院的注意事項等這些都還有些疑惑,懵懵懂懂就結賬出院了。
這次沉浸式體驗活動,也使我們體會到:患者入院,責任護士進行首次宣教,患者及家屬因環(huán)境改變,疾病影響等因素導致心情緊張焦慮,從而使宣教效果大打折扣。因此,要注意首次宣教能力提高,也要待次日病情穩(wěn)定后再次強化宣教,以不厭其煩的態(tài)度認真面對患者疑問 ,并積極答疑解惑。從而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緊張焦慮情緒,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。及時了解患者需求,想方設法協(xié)助解決。如更換床單,幫助打開水等,從小事做起,細處著眼,體現(xiàn)對患者無言的人文關懷。
通過這次體驗,也促使護理人員進一步反思此前的工作思維與方法。真切體會到患者就醫(yī)的種種感受與不易。體會到要在服務細節(jié)上下工夫:理解患者,體諒患者,真誠關愛患者,要培養(yǎng)共情力,體會患者面對疾病時的緊張焦慮、恐懼不安,要善于與患者建立信任感。當醫(yī)護人員一句溫暖的問候,一個貼心的舉措,在患者眼里都是希望的陽光!曾經(jīng)輕而易舉的吃飯喝水,在病痛的魔爪下,卻是那么的艱難無助!大家紛紛述說著不同的體驗感受,表示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,學會站在護患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完成護理工作,持續(xù)改進工作作風,提升人文關懷素養(yǎng),切實踐行服務理念,真正做到用優(yōu)質護理服務于患者!
【供稿】西院護理部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