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(fā)以來,舉國上下投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防疫戰(zhàn)斗。作為一名基層醫(yī)務工作者,我們有責任、有義務作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斗的主力軍,作為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(wèi)士,用汗水、智慧甚至生命去踐行我們曾經加入醫(yī)療事業(yè)的錚錚誓言,在人類與病毒斗爭進程中勇當“逆行者”。
做好自身防護,是我們核酸采樣員最為重要的一課。我們需要身著二級防護,不能放松一處要求,不能給病毒留下可乘之機,更不能以簡單的“無畏”去做“無謂”的犧牲。為了不浪費防護服,核酸檢測中我們會連續(xù)工作8個小時。這期間,我們不能有大小便,不能喝水,更重要的是讓意識主導,調解身體機能,適應工作需要。工作一圈下來,衣服全部濕透,防護眼罩里布滿水汽,脫下密閉的防護服后,每個人的手都變得褪皮粗糙,口罩給我們每名采樣員臉上留下了勇敢前行的“印章”。
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,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依據。因此,采樣準不準就不再是一個技術標準問題,而是一種踐行責任的體現。我們深知,采集部位不當,如采集口咽拭子時,采集深度不夠;采集鼻咽拭子沒有采到鼻腔深處等,可能采集到的細胞絕大部分都是不含病毒的細胞,即可能造成“假陰性”,可能會使采樣對象成為排查的“漏網之魚”,進而影響整個疫情防控工作。工作中,我們要引導被采樣者頭微微后仰、張大嘴巴,右手持采樣拭子越過舌根及懸雍垂后,在咽部后壁上反復涂抹擦拭,收集粘膜上皮細胞。考慮到病人可能會有的嘔吐反射,這一操作應盡量準確、快速,盡可能的刮取到足夠的組織細胞后,再將拭子輕輕退出,需小心避開舌頭和牙齒,迅速插回到采樣管中,折斷多余的簽桿,旋緊蓋子,放入密封袋包裝。同樣一個動作,我們每天都要重復上千次,肩酸背痛僅僅是對我們身體的小小考驗,因為我知道每一個檢測拭子都承載著一份深深的責任。
作為一名醫(yī)務工作者,在國家需要的時候,我們理應義不容辭,這也是職責所在。能夠投入到這一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戰(zhàn)斗,作一名合格的核酸采樣員,我深感榮幸,也將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難忘的記憶。(眼科 曹水清)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